新闻中心
评论|防范养老机构“卷钱跑路”
2021-01-15 17:37:49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多地发生养老机构“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动辄数十万元的养老钱被卷走。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入住养老机构成为很多人的养老方式。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23万个,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
老年人把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的钱交给了养老机构,遭遇养老机构“跑路”,养老钱打了水漂,受打击很大。
老年人被养老机构“跑路”坑骗,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年人听信了养老机构的忽悠,提前购买养老机构的会员卡。老人听信养老机构的介绍,预先存入一定金额,希望像许诺的那样能获得优先入住、打折优惠资格等优惠条件;个别机构还承诺老人,在不能入住的情况下,按预存金额的一定比例返还本金和高额利息。当老年人把数量不菲的资金预先存入养老机构会员卡后,养老机构却突然卷钱“跑路”,想要追回被卷走的资金并不容易。
预售“卖卡”模式,为养老机构“跑路”提供了可乘之机。要想杜绝这样的现象,必须对养老机构预售会员卡这样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
设立养老机构需要大量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养老机构集资的防范、监测和预警工作,发现养老机构涉嫌非法集资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提升老年人抵御欺诈销售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开展对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侵权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
当然,在严格的制度监督下,对于有还款保障、能提供承诺服务的养老机构,探索实施会员制收费管理,也不能一概否定。但当养老机构预收资金数额超过一定额度时,必须委托第三方存管。相关部门也要明确设定限制性条件,同时要强化监管,防止养老机构“跑路”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