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智慧城市

2020-12-29 15:17:24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数字便利”。但与此同时,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玩不转等原因,很多老年人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仿佛被这个日趋智慧化的城市遗忘在了角落。 大数据时代让世界变平整,但它本身却“沟壑纵横”。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化解老年群体对日新月异的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各种不适,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新生活,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如何帮助?“规则设计”要更加友好。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在智慧城市建设、数字产品设计、服务提供方式等方面都要考虑老年群体的特点和使用感受,简化应用程序使用步骤及操作界面,必要时采取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指导服务措施,打通信息联通的“最后一公里”,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办云梦堤社区针对老年人等群体探索打造一键呼叫应急系统平台,通过配备一键呼叫器,满足突发就医、电话通讯、实时定位等需求,保证老人享受全天候“在线”服务。 让老年群体共享智慧城市便利,要深入研究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科学设计服务范围,维持传统服务方式、结算方式有效运行。民生类信息化工程应适当保留一些传统渠道,照顾弱势群体,而一些智能化产品在细节设计上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字体可以大一点,操作更直接简洁一点。今年11月,我市全面推广使用的医保电子凭证,针对老人可以通过“亲情账户”功能设置家庭成员子账户,实现“码”上看病、“码”上拿药。 另外,对于智能设备“不会用”的老年群体,可以发动社区、公益组织、老年大学等机构举办知识讲座和指导培训,提高老年人智能终端操作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为了减少智能技术给老年人带来的困难,工行铜川长虹路支行安排工作人员引导老年人在智慧柜员机上办理业务。同时保留有现金柜台开展传统的金融服务,而这部分业务的办理人群主要是老年人。 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智慧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自觉行动,形成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家庭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方面使智能化发展适应老年人,另一方面要改进传统服务方式,做到“两条腿走路”,给智能时代的老年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李由)

返回